[RT 豆 ✑ 那些Paper]:NIV on上後的眉角

RT | Dou Dou✎
8 min readOct 13, 2022

--

NIV(Non-Invasive Ventilation),非侵襲性正壓呼吸器,有人也會稱他NIPPV(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V一般來說是指藉由非侵襲的介面給予病人正壓,進而改善病人的氧合及通氣(oxygenation and ventialtion)。正壓給予的方式有兩種: 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他們皆屬於NIV。

臨床上很常用NIV當作治療COPD AE(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cute exacerbation)、心源性肺水腫(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的首選工具。
但是治療結果真的是好壞參半,使用時機不當或病人選擇不當反而會有很高的插管風險(Intubation rate)及死亡風險(mortality rate)。

不管是不是身為RT,你有沒有曾經想過,什麼時候該停止NIV的治療?或著當初這病人根本不該on BiPAP應該直接插管?除了常用的插管的criteria:pH<7.25、apnea、GCS <8、severe refractory oxygen problem等等。這問題我是有想過啦,而且很多次,尤其是瘋狂接到電話說病人們要on Bipap因為很喘的大半夜,沒有抽ABG,問個原因還會被打斷的時候。或著DNR病人看似沒有目的的使用BiPAP好多天的時候。各家醫院都有各自的protocal?,雖然大同小異,但很是不一樣。

反正最近看了篇Respiratory Care的文章蠻有趣的,關於NIV在病人選擇 (Patient selection) 的重要性,以及與NIV 治療失敗有關的危險因子。

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in Acut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內容統整三個臨床指南包含:Canadian Critical Care Trials Group,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以及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的成人NIV使用時機。

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in Acut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其中對於De novo respiratory failure使用NIV治療,有兩個guideline是沒有給予建議(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跟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可能是因為證據不足。雖然資料很少,但大部分的文獻都說De novo respiratory failure 有很高的機率會是NIV治療失敗 (high risk of NIV failing)。

De novo Respiratory Failure:
De novo呼吸衰竭,被定義為過去沒有慢性呼吸疾病或心衰竭,但突然出現急性呼吸衰竭的症狀(P/F ≤ 200 mmHg, RR>30 bpm),大部分為低血氧性呼吸衰竭,會伴隨sepsis, atelectasis, pneumonia。

本篇的NIV是指除了HFNC(High flow nasla cannula)的非侵襲性正壓呼通氣。而由於證據有限,NIV也不像HFNC很明確的可以用ROX index預測治療狀況,沒有那些明確的數字對我來說真的很困擾。

✍︎ 對ROX index有興趣的可以看之前寫的:[RT 豆 ✑ 氧氣治療]:ROX index 評估 HFNC成效

這篇文章統整了其他文獻,整合出與NIV治療失敗、死亡率呈正相關的影響因子。這一切都是環環相扣的,NIV治療失敗,耽誤了插管時機,疾病沒有控制進而惡化進而提升了死亡率。又就是說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此路不通趕快繞道。就像是如果是以結婚為終點,遇到觀念不適合的人早點分手找下一個,不要拖下去一樣。

預測NIV治療失敗可以看什麼?Cutoff points?

文中提到了 P/F raito、tidal volume、severity scores、HACOR score。

✒︎ PaO2/FiO2 (P/F) raito:
許多文獻指出在使用NIV治療前或使用1小時後,P/F raito <150 mmHg,可以說NIV治療終將失敗。此外甚至還有一些文章說P/F raito <200 mmHg又已經有很高的相關性了。

✒︎ 潮氣容積(Tidal volume, Vt):
有其研究指出如果病人在使用NIV時吐氣Vt > 9.5 ml/kg/IBW時與NIV治療失敗有很大的關係(敏感性82%,特異性87%)。也有研究說on 上NIV後1小時若吐氣Vt > 9 ml/kg/IBW時需要及時插管。

這邊文章也有提到使用潮氣容積預測NIV的治療,還需要做更多前瞻性的研究才行。因為其他會影響的因子太多了:面罩漏氣量(leak)、吐氣的潮氣容積是否精準,像是單管NIV通氣(single-limb circuit)與雙管NIV(dual-limb circuit)通氣的吐氣重氣容積的差別(單管NIV計算病人吐氣Vt 較不精準)。

︎︎✒︎ Severity Scores:
常用的有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II (SAPS II)、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 (SOFA)、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 score (APACHE II)。分數越高,預後越差。這些嚴重程度評分經過多方的測試,不僅可以預測 NIV 治療是否失敗,還可以預測死亡率。SAPS II ≥ 35, SOFA ≥ 7 與NIV 治療失敗呈正相關,當SAPS II > 47, SOFA ≥ 12則死亡率很高。

✒︎ 另外一個分數是 HACOR score

在使用NIV 治療 後1 小時 HACOR 評分>5,則預測 NIV 失敗的準確性為 81.8% (驗證後 86%)。同樣的當NIV 治療後1小時HACOR 評分>5時,病人的死亡率為65.2% (HACOR 評分≤ 5的則為21.6%)。

HACOR score: 一個使用心率(Heart rate)、酸中毒(acidosis)、意識(consciousness)、氧合(oxygenation)和 呼吸次數(respiratory rate)的綜合評分。好像是一個很新的評分系統,在2017年由Duan J等人提出。目前能準確預測NIV治療失敗風險。蠻酷的。

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in Acut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話說回來,NIV的臨床指南坊間上真的很少,所以當初才會這樣找資料,所以翻到了這一篇,之後還會繼續翻。當然文中還有其他的討論跟建議,也有提到HFNC。雖然裡面很多建議證據不足,但都很值得參考或後續討論,有興趣的人自己去看看這一篇文章吧。

Key Point:

☁︎ proper patient selection with close monitoring is key to the success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不要錯失了適當治療時機,用在對的地方NIV還是非常棒的 (COPD A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 HACOR score蠻酷的,可能因為才疏學淺,之前都沒有聽過這個東西。
☁︎ NIV failing: P/F raito <150–200 mmgH, HACOR score >5, SAPS II ≥ 35, SOFA ≥ 7

Reference:

  1. Thomas Piraino. 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in Acut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Respiratory Care Jun 2019, 64 (6) 638–646
  2. Duan J, Han X, Bai L, et al. Assessment of heart rate, acidosis, consciousness, oxygenation, and respiratory rate to predict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ailure in hypoxemic patients. Intensive Care Med. 2017; 43(2): 192–199.

--

--

RT | Dou Dou✎

Hi I am Alve, I am not a cloud…. Actually, I am a fragile alveoli。一個菜菜的台灣呼吸治療師,在美國進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