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豆-美國留學]: 學校申請-2/2

RT | Dou Dou✎
6 min readJan 26, 2023

--

接續上一篇,了解申請限制與美國呼吸治療學系學程制度後。就可以準備申請計畫了。
還沒看上一篇的這裡:︎︎︎︎✏︎ [RT豆-美國留學]: 學校申請-1/2
其他相關連結:✏︎「台灣RT到美國執業

選擇好目標學校後,列清單,規劃申請時間,設停損點。準備文件囉!

留學申請要設停損點啊。Credit:會呼吸的豆

建議簡單的做個表格,有條理地列出所有學校的申請條件,包含:各校申請日期、申請費、英文要求、先修課程、推薦信、自傳、讀書規劃、學歷認證、學分證明、其他。

各校申請日期 (Application Deadline):

每間學校申請日期不同,讓自己有心理準備多久前備完所有的文件。以美國的呼吸治療學系來說,大部分都是三學期制 (Trimester System),秋季 (Fall semester) 為第一個學期,所以會在春天到夏天左右開始招生 (6月前)。但其實大部分的學校都會是秋、冬左右招生 (每個學校真的不一樣,要注意)。

申請費 (Application Fee):

以學程 ( Program )為單位,美金 $30–70~/ Program 不等。有些學程可能還會需要額外收費。詳細還是要看清楚該系所的網站。撒網不是一個好方法,看看自己的錢包跟預算,有多少把握,投申請投得精準。

英文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Requirement):

美國的學校大部分是看托福 (TOEFL) 跟 GRE*,歐洲學校則大部分是看雅思(IELTS)。

  • GRE:聽說除了博班之外現在越來越少碩班學校會看 GRE 成績了。當初我有準備要去考,但報名考試前不需要 GRE 的學校放榜了,剛好也是自己想去的學校之一,所以最後沒有考 GRE。
  • IELTS 雅思:有為了那間英國學校考了一次。是後來申請上沒有去的那間學校。

火力大部分是集中在準備 TOEFL。美國的呼吸治療學系 TOEFL 要求成績其實不高,以我申請的學校舉例,總分大約只要求落在80–88分左右 (不算太高),但單科口說卻要求到24–26分。可見醫護人員的「溝通」很重要。

先修課程 ( Prerequisite ):

大部分學程在入學前或申請前會要求申請者必須上過某些特定課程。像是我的學校就有要求入學前必備以下科目各 4 學分:解剖生理學 ( I & II )、化學、物理、微生物學。

有些人會選擇在台灣參加暑修,完成先修課程要求。但大部分美國學校會提供一些美國社區大學的線上資源,這也是一種選擇。但修課額滿時也不一定能選到。若想要在台灣暑修,建議先詢問美國學校可行性。

個人經驗是沒有上 Prerequisite。因為以上的課程之前在學校都修過了,最後是拿大學跟研究所的學分抵免掉。過程也是頗麻煩,必須回到母校申請英文課程大綱跟課程細節,外加多次與系上的書信溝通來回才完成。

[ 申請文件 ]

推薦信 ( Recommendation Letters ):

每間學校要求 2–3 封不等。有些學校要求紙本彌封、有些是請推薦者線上填寫。

我的推薦人分別是找:研究所指導教授、本身是胸腔科醫師的大學教授、工作上一起合作研究的胸腔科醫師。在接洽前我是已經寫好了推薦信的範本*,再分別跟推薦者討論修改。

  • *因為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有些推薦者希望我先擬稿後,再一起修改。也有推薦者是自己寫英文推薦信。建議與推薦者接洽前先討論施行方式喔。如果請母語是英文的推薦者就不太一樣,像在美國請老師幫忙寫推薦信的時候是不需要幫他擬稿喔。

成績單 ( Transcripts ):

除了向母校申請英文成績單、英文畢業證書之外。大部分的美國學校都會要求國際學生需要做第三方成績驗證。

每間學校要求不同,我之前是用 WES* (World Education Services) 做成績驗證。包含認證和寄送時間,大約1個月左右,建議事先處理成績驗證問題,或預留3個月的時間。驗證費用記得是兩百多美金。

* WES ( World Education Services ):https://www.wes.org/

申請時我的 GAP:大學 3.2 (爛)、研究所3.9。奉勸想出國的人請提早準備,好好讀書。

自傳、讀書規劃 ( Personal Statement, Statement of Purpose )

自傳是可以藉由描述自己,分享經驗、經歷,讓審查委員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認識你。範圍很廣,要寫的吸睛必須要花很多時間構思、整理、修飾。我覺得是所有文件中最難準備到完美的一個。建議提早很多開始寫,也可以多方找人潤筆、修改。

讀書規劃就會比較著重在申請的動機、相關學術經驗或工作經驗、 研究計畫
未來的發展、就業計畫等。以及自薦的篇幅。

其他文件:

每間學校可能會因為專業或學科要求不同的文件。

需要找代辦嗎?

依本人的經驗,若行有餘力提早準備其實可以不用花錢請代辦的。文件準備起來其實並不難。

我從開始準備到最後申請上全部花了兩年左右的時間,共申請了 2 次 ( 所以比較久 )。第一次申請是 2018 年初左右 ( 2017 年底到 2018 年初準備申請文件、考英文 )。我還是個在臨床輪班的呼吸治療師,當時的我好傻好天真,只投了一家學校,也花了好幾個日夜下班後跟系上聯繫、通話、面試、丟申請文件,甚至飛去美國一趟面試。

見面時系主任 口頭 跟我說:「你錄取了,回去準備行李等通知就好!」

所以我在開學前向醫院主管辭了工作,等待通知準備買機票。那時的我每天都去看信箱、收信。期待滿點。

結果等到該年 8 月,開學日期都過了,我什麼都沒收到,只收到註冊組文謅謅的拒絕 email,足足浪費了我快一年的時間,想到就生氣。還好那時機票還沒買。現在回想起那段從高處墜落谷底的感覺還是覺得很恐怖。

是說我 2018 也是夠倒霉的,除了上述事件就搞掉我 8 個多月。收到拒絕信後很低落,與其說是低落,不如說是焦慮不知道該怎麼辦。姊姊為了安慰我的挫折,決定帶我去玩散散心,結果整個旅程只要是我找的餐廳都沒開,去散步還弄丟零錢包,騎腳踏車狂被鳥屎滴 (都集中在我身上,我姊都沒事)。那一年的種種真是不敢再回想了,不寒而慄,而且都過去了。

所以說,不要太輕易相信人。在收到正式文件前也不要輕易辭職,沒有白紙黑字的紀錄說什麼都不算數。

我的停損點是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彌補過去的缺失及錯誤,多投幾間。一年的時間內,我必須重新找工作賺錢、繼續補英文,有太多事要做,無法一心二用,於是找了代辦,多了一些人幫我送申請、與學校溝通。也感謝代辦讓我可以專心賺錢、讀書。所以第二次申請起來相對簡單,只要專注在找學校就好,因為文件什麼的早在第一次申請時就都準備好了,又多了很多手跟眼睛幫忙。

2019年中,終於收到了滿意的錄取通知。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感謝當年所有幫助我的人,有人介紹工作給我、在異地也有棲身之處、還有家人的支持 (願意再給我一次機會)、朋友的陪伴。認真覺得感恩。

我不敢說這一定是對的選擇,但現在的我很開心。

祝各位要到國外闖蕩的你我他她都順順利利!飛黃騰達!

--

--

RT | Dou Dou✎

Hi I am Alve, I am not a cloud…. Actually, I am a fragile alveoli。一個菜菜的台灣呼吸治療師,在美國進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