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豆 ✑ 氧氣治療]:LiLi CoCo的氧療設備

RT | Dou Dou✎
10 min readMay 11, 2020

--

一學期又結束了,休息了幾天,終於要面對部落格了,來寫一點入門的氧氣治療(Oxygen therapy)好了。

之前身邊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是呼吸治療師(這職類在醫院裡一般人的拾獲率超低,如果要用保可夢夠來比喻,大概是3D龍或夢幻等級?),大部分出現在重症單位(急診、加護病房),操作呼吸器等等。經過一般解釋,一般民眾最容易理解的是氧氣治療,嘿啦,丟西嘻哩~酸素(台語)啦。

還沒進入呼吸治療洗禮之前,對氧氣(Oxygen)的認知停留在普化等級,1大氣壓下,空氣中的氧氣濃度是21%。氧氣鋼瓶可以提供100%的純氧。以及那些電視劇中灑狗血的醫療場景(之後會寫這個…職業病發作)哈。

氧氣其實是一種氣態的藥,當然它也跟一般所認知的藥一樣,適量就好,不可以過量。

話太多,要寫正題了。這篇大致會涵蓋以下內容:

  1. 氧氣治療的目的是什麼?
  2. 什麼時候需要氧氣治療?
  3. 常見的氧療設備有哪些?差別在哪裡?

氧療的目的(General goal of oxygen therapy):

1. 校正急性缺氧(correct acute hypoxemia)

2. 緩解因慢性缺氧所產生的症狀(decrease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hypoxemia)

3. 降低心肺因缺氧的做功(decrease the workload hypoxemia imposes on the cardio pulmonary system)

什麼時候需要氧氣治療(indications):

1. 空氣下(room air): PaO2<60 mmHg, SaO2<90%; 或低於特定臨床情況的理想值(如COPD病人)。

2. 懷疑有低血氧的急性照護狀況下

3. 嚴重創傷(Severe trauma)

4. 急性心肌梗塞 (AMI,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5. 術後麻醉短期治療

禁忌症? 依照AARC guideline跟Egan’s,都表示沒有特殊的禁忌症。只有使用上要注意的地方,像是巴拉圭中毒(paraquat poisoning)的病人,使用bleomycin的病人。

常見的併發症

  1. 當FiO2≥ 50% 時,可能會出現吸收性肺塌陷(absorption atelectasis), 氧毒性(oxygen toxicity), 抑制纖毛運動(depression of ciliary)。

氧療設備?百百種,其實也還好:

氧療設備依照提供的流速(flow)不同,可以分為低流量(low-flow system)高流量(high-flow system)系統。系統的挑選會因為病人的呼吸型態不同而不同。

低流量系統(Low-flow system):

✒︎ ︎在Egan’s裡的定義是說:提供給病人呼吸道的氣流速是≤ 8L/min的氧療設備。
✒︎而在AARC guideline是指:當給予100%氧氣(FDO2 = 1.0)時,流速小於病人吸氣流速(inspiratory flow rate)的所有設備。

但兩者的定義都是在說,給予的氧氣濃度會因為病人的呼吸型態而有所變化。尤其當病人認真喘起來,inspiration flow遠大於氧療設備給予的氧氣流速時,空氣會沖淡給予的氧濃度。(FiO2 is not precise)

如上圖,虛線A是代表低流量系統,鋸齒狀的白線是指病人的呼吸,當病人吸氣的流速大於low flow device給予的量時,從缺的flow是由空氣來補償(粉紅色區域)。也就是說,剛RT給予病人5L/min 的Nasal cannula + bubble humidifier時,略估FiO2=40%,但這不代表病人的每一口呼吸都是精準的40%氧氣。只要任一口吸氣流速大於給予的5LPM,氧濃度就會<40%,但會是多少,不知道。這也是為什麼當RT給低流量氧氣設備時,紀錄永遠是寫開多少flow,而不是FiO2。

常見的低流量氧療設備:

  1. Nasal Cannula (氧氣鼻導管):
    是一般病房最常見的氧療設備。
    氧氣流速:0.5–6LPM,當流量≥4 LPM以上時要加潮濕瓶(Bubble humidifier)。
    氧氣濃度:22–44% (大約每增加1LPM,濃度+4%)
  2. Simple Mask (一般氧氣面罩)
    流速:5–10LPM;氧濃度:35–50%
    比起氧氣鼻導管,多了一個罩子較可以保留吸吐間沒被病人吸入的氧氣,要注意的是,流速一定要≥5LPM!!! 如果流速太小,面罩就會變成一個死腔(dead space),暫存的不是氧氣,而是病人自己吐出來的CO2,過低且不合適的流速,會造成CO2 rebreathing。
    之前很常在病房的角落或急診發現病人帶著Simple mask 結果氧氣開3LPM。(驚驚
  3. PRM, Partial rebreathing mask (部分再吸入型氧氣面罩):
    流速:6–10LPM;氧濃度:40–70%
    PRM跟Simple mask的差別是多了一個氧氣儲存袋(reservoir bag),可以更確保病人下一口呼吸時有穩定的氧濃度。
    AARC guideline建議:“Oxygen flow should always be supplied to maintain the reservoir bag at least 1/3 to 1/2 full on inspiration.” 在病人吸氣時,儲存袋還是要維持1/3或1/2的充氣,不可以完全塌掉。
  4. NRM, Non-rebreathing mask(不再吸入型氧氣面罩):
    流速:≥10LPM;氧濃度:60–80%
    NRM在臨床上第二常見的氧療設備,在low flow system中可以提供較高的氧氣濃度。它跟PRM一樣有一個儲存袋,有人也會把他們另分在resivoir system。
    NRM跟PRM的差別在:兩個單向閥(one-way valve)。吐氣閥(expiration valve)在面罩上,吸氣閥(inspiration valve)介於儲氣袋與面罩之間。當病人吸氣時,些微的負壓使吸氣閥打開,病人可以吸入大量儲存袋內高濃度的氧氣,吐氣閥單側關閉,使吸氣時還是會有部分空氣沖淡氧濃度。吐時,面罩吐氣閥打開,袋子前的吸氣閥關閉,讓病人吐出來的氣體不會混入儲氣袋內,經由吐氣孔排出。

我大學的時候一直搞不懂PRM跟NRM valve的差別,一直以為是面罩上的吐氣閥的差別,也因為懶惰也不想看原文書搞懂。但我現在認真看Egan’s知道了~
✒︎ 原則上PRM沒有valve。跟NRM對大差異是receiver bag前的那一個valve。

✒︎PRN可不可以裝吐氣valve? 這我找不到正確答案,但依原理來講應該是可以裝單側。吸氣時可以減少air的稀釋,但吐氣時flow出得慢,可能會造成receiver bag內會有較多病人呼出的氣體。(這可能要再找一些文獻,或再好好看課本 哈)

✒︎ NRM 臨床上大部分是2個valve。為了病人安全,兩個吐氣孔只蓋單側吐氣閥是為了病人安全。但Egan’s說,若要建立NRM 的close system(雙側吐氣閥)也不是不行,在close system下病人可以得到幾乎100%濃度的氧氣,但要注意的是:給予的流速要大於病人每分鐘通氣量(minute ventilation),且在吸氣期維持儲存袋1/3的充氣,不可以完全塌掉。再者是危險性,當氧氣氣源停止時,沒有plan B(安全閥),病人不能靠原本單側敞開的吐氣孔吸氣,有窒息的危險。所以為了安全,臨床上的NRM的valve只有2個而非3個。

5. Others: 其他臨床上不常見的低流量氧氣設備還有:Nasal catheter, Transtracheal catheter, Reservoir cannula. 不常見就不贅述了。自己去看egan’s CH41.

高流量系統(High-flow system):

✒︎ ︎在Egan’s裡的定義是說:高流量設備應提供至少 60L/min的流速,至少是病人每分鐘通氣量(minute ventilation)的三倍。
✒︎而在AARC guideline是說,不管在高氧或低氧濃度下,設備提供的流速超出病人需求。(either high or low FiO2 at flowrates that exceed patient demand)

所以再看一次這張圖⇣: 高流量系統是虛線B,他提供的流速就穩穩地遠高於病人的inspiration flow,完全不受病人呼吸型態影響,因此提供的氧氣濃度是很穩定的,RT調FiO2是多少,病人就吸多少。

常見的高流量氧氣設備:

  1. Air- entrainment Nebulizer:aka大型潮濕瓶(LVN, Large Volume Nebulizer)
    氧氣濃度:21–100% ,流速:input 10–15LPM
    它可以接很多介面(interface),例如霧氣面罩(aerosol mask),就是一般SVN吸藥的那種面罩,有兩個大洞,外接蛇行管(large bore tube)的那種。跟前面提到的Simple mask完全不一樣。也可以接氣切病人使用的氣切面罩(tracheostomy collar),或任何人工氣道可接的T型管(T-piece),還有面部創傷病人使用的face tent(我懶沒畫圖~嘻)。
  2. Venturi mask:aka Air- entrainment Mask, AEM
    氧氣濃度:24–50%,流速:input varies
    最常見的Venturi mask會有很多像玩具的彩色塑膠單元(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它…..),每一個單元代表不同氧氣濃度,而氧氣濃度不同下所提供的總流速也不一樣。(下一篇會多做解釋~)
    然後顏色跟氧氣濃度沒有絕對相關性。每個牌子會不一樣,之前有同學以為粉紅色就是50%,然後他拿到新的一組裡面完全沒有粉紅色而崩潰。
  3. 高流量氧氣鼻導管(HFNC,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egan’s上寫的流速是可以>50LPM, 濃度:35–90%
    但其實就是看你使用的HFNC設備。例如Vapotherm的氧氣range就是21%-100%,且成人flow range 是5–40LPM。 hum…有鑒於HFNC有點紅,之後可以為他再獨立寫一篇:)

然後前面兩個設備的原理其實很像,皆屬於Air- entrainment system,利用白努利原理提供多餘的氣流。下一篇會多做解釋~

在這裡~☞[RT 豆 ✑ 氧氣治療]:關於air-entrainment system

BTW有發現嗎?凡接蛇行管(large bore tube)的氧療設備都屬於高流量系統,說真的我大學的時候完全沒發現這一點。
還是其實老師有說,是我上課恍神了@@。
我是來美國的時候教授隨口說出我才恍然大悟 哈哈哈,雖然不是什麼發現新大陸,但感覺像是一個小冷知識呢。

References:

  1. Egan’s fundamentals of respiratory care. 11th ed. (2017). Elsevier
  2. 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xygen Therapy for Adults in the Acute Care Facility. (2002). Respiratory Care. Vol. 47 №6

--

--

RT | Dou Dou✎
RT | Dou Dou✎

Written by RT | Dou Dou✎

Hi I am Alve, I am not a cloud…. Actually, I am a fragile alveoli。一個菜菜的台灣呼吸治療師,在美國進修中。✒︎

Responses (2)